幾木設計 浙江桐廬:深化“一畝山萬元錢”行動 實現青山變金山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9月1日訊 莪山鄉是杭州市有名的高節竹之鄉,高節竹是優良的筍材兼用竹種,具有竹筍產量高、品質佳、生態適應性強等特點。高節竹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較雷竹、毛竹遲,因而竹筍價格總體偏低。 桐廬縣林業部門發現經過泥土覆蓋的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9月1日訊 莪山鄉是杭州市有名的高節竹之鄉,高節竹是優良的筍材兼用竹種,具有竹筍產量高、品質佳、生態適應性強等特點。高節竹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較雷竹、毛竹遲,因而竹筍價格總體偏低。
桐廬縣林業部門發現經過泥土覆蓋的高節竹竹筍筍殼由黑色變成了白色,不僅外觀變好看,味道也更鮮美,收購價格更是一路攀升,最高能賣到7-8元每斤,比黑筍平均1元/斤的價格翻了好幾番。桐廬康源菜竹專業合作社社長廖營忠介紹,“普通高節竹的出筍期一般在4月20日至5月10日,園林設計,畝產在1500公斤左右,每畝收益約0.3萬元,而通過覆土后的高節竹出筍期雖然推遲了10天,產量也未大幅增加,但是品質好、收購價格高,每畝收益高的可以達到1.5萬元左右,扣除每畝的人工費0.5萬元,每畝純收入有1萬元!闭嬲實現了一畝山萬元錢。
2014年浙江省啟動“一畝山萬元錢”林技推廣行動,桐廬縣積極響應,景觀設計
,以深化“一畝山萬元錢”為抓手,大力發展科技特派員和林技推廣能手等專家隊伍,實行聯村、聯戶、聯地塊,開展科技培訓和科技下鄉活動,通過應用“林技通”,提升了基層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打通了林業技術推廣的最后一公里。通過示范基地的建設,引導林農學習典型經營模式,積極探索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發展新品種、新模式,建成林-藥復合經營示范基地2400畝,100畝以上適度規模建設示范點8個;林-筍復合經營示范基地建設面積3.5萬畝;發展香榧-茶葉復合經營建設面積600余畝。制定《桐廬縣林下經濟發展規劃》(2018-2020年),科學推進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縣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明確每年安排財政資金100萬元,大力引導發展林藥、林菌、林菜、林糧、林下花海等林下經濟。
不與糧爭田,不與林爭地,桐廬縣在全力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空間資源和林蔭優勢,探索出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休憩等“一畝山萬元錢”立體復合經營模式。目前,全縣擁有林下經濟經營戶3800戶,涉林企業65家,全縣林下經濟產值達5億元,林下養殖業產值5000萬元,林下種植業產值1.15億元。近年來,迅速崛起的高節竹白筍栽培技術,通過示范和推廣,全縣面積已達2000畝;通過推廣“水果筍”覆蓋早出技術,雷竹筍產量產值明顯上升,畝產量達3500斤,畝產值猛增至4萬余元。2007年開始發展香榧產業,經過幾年的摸索栽培,不斷調整管理技術,發展高效栽培模式,目前大部分香榧林成林掛果,畝產可達1-2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桐廬縣在堅定森林資源和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堅持綠色、生態、高效林業發展方向,充分挖掘林業技術推廣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重要作用,讓“一畝山萬元錢”成為鄉村振興的新亮點、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和現代林業經濟的新樣板。(浙江省林業局)